赵冠英在朝鲜

创建时间:2015-01-22 14:58

赵冠英(1916—1989),河南内黄县人。他于1936年参加红军,1937年入党。历任红军班长、排长、军团随营学校教员兼队长,晋察冀军区兼军政学校3大队大队长,第二军分区参谋长,军区训练总队总队长,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,晋察冀军区独立8旅旅长,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,华北3兵团先遣支队司令员,包头警备司令部司令员,华北2纵副参谋长、参谋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67军参谋长,20兵团副参谋长,国庆阅兵指挥部参谋长。

他于1951年入朝参战,任志愿军第20兵团第2副参谋长、参谋长,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、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、秋季战术性反击、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,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级国旗勋章、一级自由独立勋章。

回国后,任解放军20兵团参谋长、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  ,解放军军事学员副教育长、教育长、训练部部长。是第六、七届全国政协委员。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少将。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,一级解放勋章、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
本文将介绍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:

1951年5月17日,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,要求第20兵团率67军、68军赴朝作战,加入志愿军序列。20兵团的领导干部是:

司令员:杨成武   副政委   张南生

参谋长:肖文玖   副参谋长 邱  蔚  赵冠英

兵团没有政委和副司令员,所以他们的担子都比较重。受命后,副参谋长邱蔚和赵冠英即协助参谋长抓齐装满员和安全输送工作。由于司令部卓有成效的工作,使兵团10万官兵及武器装备,于6月26日在天津车站分乘几十个专列,行程千余公里,安全到达安东。7月1日,兵团领导机关在安东市举行会议,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。会后兵团领导同志一起到鸭绿江边合影留念。7月2日黄昏,兵团首长乘吉普车、司令部成员乘大卡车,缓缓驶过鸭绿江。

20兵团准备入朝时,志愿军后勤部指示每人要带一个月的粮食,这样单兵的负荷将增至65至70公斤。参谋长肖文玖认为,这会影响部队的行军速度和战斗力,便与邱蔚和赵冠英研究出一个合理的携带量,规定战士带多少,团、师、军后勤分队各带多少,并解决携带方法。经过训练试验并取得经验后,再在全兵团推广。7月2日晚,部队开始过江。

司令部过江后,杨成武令将兵团机关分成两个梯队,自己率轻便指挥所为第一梯队先行,令赵冠英为先遣队队长。赵冠英组织机关人员分乘吉普车、卡车,随首长开进,并掌握一梯队,进行有效的指挥,处理可能发生的情况。肖文玖、邱蔚将二梯队按团的战斗体制编成,司令部为第一营,政治部和后勤指挥所为第二营,警卫营为第三营。这样便于指挥和掌握。7月中旬,全兵团抵达破邑、阳德地区。兵团机关驻阳德屯田里。

8月2日,第20兵团接到彭总的命令,要求以一个军进至金城以南接替27军的防务。根据防御作战新部署,兵团司令部向前移至淮阳郡的台日里。67军和68军分别于8月上旬和下旬出发。开进途中,杨成武、张南生、肖文玖一起前往位于伊川的空寺洞志愿军司令部受领任务。这时正值雨季,朝鲜北部发生了几十年未遇过的特大洪水,雨停时敌机又猛烈轰炸,这就可见邱蔚与赵冠英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。许多部队连续十几天吃不上一顿热饭,睡不上一次“干燥觉”,每人每天只能吃上4两粮(16两制),其余的全靠挖野菜充饥,致使许多人患病,掉队的也逐渐增多。司令部令部队组织好收容队,号召干部和党团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,响应上级号召:“在洪水中行进,在硝烟中接防”,于8、9月间完成了开进任务。

抵达朝鲜后,兵团领导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,朝鲜战争是立体战争,后方与前方已无明显的区别,司令部刚刚驻下,天天就有敌机轰炸、袭扰,且有潜伏的敌特打讯号,给敌机指示目标,甚至袭击我零星人员,威胁着司令部的安全。邱蔚令警卫营严密组织搜山,赵冠英组织对敌特的审讯,将结果上报。

在20兵团67军接防之际,彭总将9兵团26军拨为20兵团指挥,两个军担任防御第一梯队。参谋长从志司回到兵团部后,连夜与邱蔚、赵冠英召集司令部有关人员,认真研究接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,进一步明确各部队的任务和兵力部署,同时拟定出分阶段接防的计划和应付严重情况的作战方案,要求部队开展军事民主,献计献策。

9月志愿军党委召开扩大会,肖文玖奉命出席会议,汇报情况。邱蔚要求各级指挥所选好位置,注意安全,并派人严格检查,收集汇报。赵冠英要求部队加修工事,注意质量和安全,加强防空措施,充分发挥高射武器的作用。

67军接防后,参谋长奉命到朝鲜人民军东线指挥所,就68军接替人民军第5军团防务进行联系。由于人民军打得很艰苦,兵员补充困难,提出将文登公路两侧近一个师的防地也交给68军。肖文玖认为敌人从谁家阵地上打开了突破口,都会影响全局。他初步表态同意,但须取得上级同意后,才能算数。他的表态获得了杨成武、张南生、邱蔚、赵冠英的支持,认为既是勇挑重担,又符合国际主义精神。

从9月12日起,20兵团正面的敌人向刚刚接防的67军发起了小规模进攻。21日敌人又开始进行“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”,为美伪军合编,配以大量坦克,使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连络,实行空、炮、步、坦联合进攻,这是20兵团在国内战争中从未遇到过的,200师的前沿丢了几个小山头。兵团领导即指示他们将坚守防御与机动反击结合起来,将山头夺了回来。赵冠英要求一线部队多挖防炮洞和多种掩体,构筑防坦克壕,设置其他障碍。邱蔚要求炮兵积极配合作战。激战到天黑,敌人的“试验”被迫停止。

为了总结经验,杨成武在邱尉、赵冠英的协助下,写了一份经验总结,内容有如何组织步炮协同、警惕敌军空降、实施有准备的反击、打敌坦克、以小分队袭击敌人……又将此材料通报兵团下属的67、68、26军,并上报“志司”。以后的事实证明这份材料对部队下一步粉碎敌人“秋季攻势”(9.29—10.22)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。

根据“志司”的布置,68军应于10月6日,开始接替人民军防务。可是,10月5日,美军就向文登川发起了猛烈攻击,并已向纵深推进,情况非常严峻。68军军长提出提前接防,兵团领导立即同意。68军协同人民军奋力反攻,初步遏制了敌人的进攻。

部队接防后,兵团领导并无轻松之感。因为文登川南北之间为谷地,适合敌坦克群的突击,那将贯穿我东部防线的门户。兵团领导判断,文登川将有一场恶战,便以主要精力研究如何防御敌人的坦克,诸如前沿工事如何构筑的问题、反坦克火力组织的问题,兵力配置的问题等,并一一作出具体指示。

10月11日,68军刚刚接防,工事尚不巩固,地形尚不熟悉,敌人便在百十辆坦克和大批飞机、大炮的掩护下,向文登川发起了进攻,并称之为“坦克劈入战”。所幸我军早有准备,利用两山夹一沟的地形,把反坦克火器和步兵反坦克小组进行了合理布置。在战斗中,我反坦克梯队击毁敌坦克1辆,击伤4辆。敌军只好施放烟幕,狼狈逃窜。兵团领导一边通报表扬610团,一边指示做好准备,迎击敌人更大规模的进攻。

12日这天,天刚亮,敌人7、80辆坦克就在航空兵和炮火的掩护下,向我文登川阵地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。在兵团领导的亲自指挥下,610团战法又有了变化,他们以反坦克炮直接瞄准,火箭炮抵近开火,辅以反坦克手雷,获得了击毁敌坦克10辆、击伤8辆的战果,破烂坦克堵塞了文登川公路。战至黄昏,敌人只好丢下这18辆坦克狼狈而逃。兵团领导将战果上报后,受到志司和军委的通报表扬。

这场战斗,被全军列为反坦克教材中的典型战例,并被拍成军教电影片《激战文登川》。

敌人是绝不甘心失败的,就又改变战术,用坦克配合步兵,逐段破坏,逐段推进。敌变我变,兵团领导及时发出指示,在阵地前沿大量布雷,并将反坦克兵器推至前沿与敌近战。这样经过40天激战,68军前沿部队共击毁敌坦克68辆,敌人的“坦克劈入战”终于以失败而告终,此后,敌人再也没敢使用坦克进行大规模进攻。

在68军文登川激战的同时,敌人集中了四个多师的兵力,在200多辆坦克和大规模航空兵的掩护下,向我67军防线金城一线27公里地段展开进攻。10月13日至15日,战斗异常激烈,兵团指挥所也不时遭到敌机袭击。此时,肖文玖已去67军检查工作,随即要求留下协助指挥。杨成武司令员在这三天中,几乎没有合眼,邱蔚、赵冠英更是不空休息。在这最危急的时刻,邱、赵积极建议动用预备队。杨成武表示同意,邱蔚便将67军的一个预备师调到了一线,又将68军的一个预备师调作67军的预备队。赵冠英则兼顾防备敌人在我后方的空降。经过三天激战,敌人虽然推进了两公里,却损失了1.7万人,美7师被打成残废。《人民日报》报道了这一胜利消息,指出这三天的平均数创造了志愿军日歼敌最高纪录。

10月17日,敌人又以5个营的兵力,在坦克的配合下,向我67军防守的椅子圈阵地进攻。该高地的三个连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使敌人未敢越雷池半步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该阵地已陷入敌人三面包围。是守是撤,军领导意见也不一致。肖文玖则认为该高地已歼敌4000余人,撤退不影响整个防御体系,为保存有生力量可以撤出。肖文玖回兵团后谈了这一情况,杨成武、邱蔚、赵冠英一致同意撤出,体现了我军战略战术的灵活性。

敌人在进攻67军阵地时,又以重兵进攻68军防守的鱼隐山。由于敌众我寡,敌人猛烈火力的,使守卫部队有些挺不住。兵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,经过认真研究,认为这是一个制高点,必须守住,但增加火力,火炮上山有很大困难,军领导就令将炮卸开抬上山去,以炮火支援步兵。由于兵团强有力的坚持,致使了鱼隐山岿然不动。

进入10月下旬,我20兵团已十分困难,特别是67军经十天激战虽歼敌2万余人,自己也伤亡万余。彭总得知情况后,表扬了他们,并征求他们的意见,是否撤到金化以北、淮阳以南进行防御。杨成武司令员考虑,这不撤离了三八线嘛,且第二线阵地尚未修好,反而不好防御;不撤,有工事依托,地形也熟悉。我们困难,敌人更困难,只要用兵得当,是可以守住阵地的!他在兵团党委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。邱蔚、赵冠英同意司令员的意见,认为还可加修第二道、三道防线。于是,彭总同意了20兵团的意见。事实证明这一设想是正确的。敌人已耗尽了预备队,于10月22日停止了攻势,又只好回到谈判桌上来了。粉碎“秋季攻势”是20兵团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,是兵团领导的历史中所经受的最艰难岁月中的一段,更是最残酷而又最光荣的战斗经历。

为了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,邱蔚、赵冠英协助司令员撰写了《在“积极防御”作战方针下如何保持战斗节奏的持续和高涨》的总结。这篇总结对秋季防御和反击作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,并就如何进行阵地防御和反击,如何使用预备队和组织火力,提出独特的见解。随后,兵团领导即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了构筑坑道和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。

1952年春,又开展了反细菌战的斗争。

1952年3月间,杨成武司令员回国养病,兵团司令部的工作就更忙了。

1952年7月8日,67军军长李湘不幸病逝于战地,邱蔚接任军长。7月11日,中央军委命令第19兵团副司令郑维山任20兵团代司令员。17日,郑维山抵达20兵团指挥所。次日,张南生政委、肖文玖、赵冠英正、副参谋长介绍了兵团的情况,并着手部署秋季战术反击,并取得了重大胜利。

为配合谈判,促成停战早日实现,1953年4月30日到5月4日,志愿军召开了党委会议,部署夏季反击作战。郑维山和张南生受领任务后即组织召开由兵团领导、各军军长、政委、参谋长参加的作战会议。赵冠英、邱蔚均参加了会议。郑维山首先传达了志愿军首长关于实施夏季战役的决心和企图,明确此次战役的目的是消灭敌人,配合谈判,改善阵地,锻炼部队。他提出本兵团在整个夏季作战中决心分三阶段进行。第一阶段,攻占敌前沿支撑点,夺占比较小的战术目标,为第二阶段作战扫清道路;第二阶段,夺取敌人第一防御地带内营级以上防御阵地,第三阶段,收复1951年敌人秋季攻势时占去的阵地,把兵团防御的前沿阵地推至敌人第二防御地带内的赤根山、黑云吐岭、白岩山、949.6高地一线。

在会上,赵冠英给67军和新配属的60军区分了作战任务。会后,郑维山来到67军,与邱蔚及担任主攻科湖里东南无名高地的20师主攻师长齐威等共同研究了作战方案。齐威首先介绍了阵地情况,该阵地位于汉江北侧的一个弯曲部,由一个无名高地和一个小山梁组成,孤立突出,侧翼暴露,又处在伪8师和伪5师的接合部上,兵力较少,是一个理想的反击目标,并谈了具体打法。邱蔚军长和旷伏兆政委充分作了肯定,郑维山批准了这一方案。

齐威把任务交给了能打恶仗的602团,督促加紧准备。4月底,齐威再次向军首长汇报了作战准备情况,并请邱军长和刘参谋长到201师阵地察看地形,检查战备情况。邱蔚再一次充实了作战方案。

5月13日晚21时整,火力准备开始的讯号弹腾空而起,由赵冠英、邱蔚调配的19个炮兵连队的120多门火炮组成的炮群,按计划进行了猛烈的火力袭击。火力袭击不到两分钟,8连方向就传来了到达冲击出发地的讯号,军、师、团领导松了一口气。火力急袭7分钟后,攻击分队迅猛冲击,只用了25分钟即全部占领表面阵地,接着就转入消灭坑道之敌的战斗。为巩固已夺取阵地,邱蔚传令各分队迅速调整部署抢修工事,准备打敌反扑。

5月14日开始,伪8师、伪5师在飞机,炮火支援下,猛烈向我阵地反扑30余次,规模从一个营到一个团。我军经过顽强战斗,在火炮的协同下,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反扑。战斗至20日,科里湖阵地仍牢牢为我军控制,共毙伤俘敌1300余人。邱蔚打电话给齐威,称赞这一仗打得漂亮。从5月27日开始,在兵团、军的授意下,齐威又组织601团攻歼了栗洞南山守敌一个连又八个排。紧接着303团又拿下609.1高地,歼敌一个加强连。十多天三战三捷,威震敌胆。

为了表彰先进,推广经验,邱蔚在201师指挥所,召集了全军连以上干部,请齐威介绍经验体会,为第二阶段的反击战做好思想动员工作。从5月13日至26日,赵冠英将作战情况进行了统计,并向郑维山汇报了战果:60军、67军以1370人代价歼敌3530人,收复了2平方公里土地。

6月上旬的一天,在上台日里20兵团指挥所巨大的掩蔽部里,郑维山、张南生、肖文玖、赵冠英和邱蔚和各军的军长和政委,专门研究作战计划。在研究攻击十字架山(座首洞南山)时,大家都认为,打下该阵地对今后作战有利,应该打。但大家也很担心,要67军一次打下敌人两个团的加强阵地,在开展阵地战以来还没有先例。如果花大的代价能打下来是好事,万一付出重大代价打不下来,怎么交代?但赵冠英、邱蔚等人积极支持郑维山的意见,要千方百计把作战方案变成现实。

兵团于是作出了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的部署:以60军攻打883.7高地、949.2高地、67军主攻十字架山、68军为第二梯队。

邱蔚非常清楚,十字架山阵地是敌人东线最坚固的阵地。这块阵地经敌人两年经营,已形成以坑道、盖沟为骨干,与各种明暗火力点及多种障碍物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。基本阵地和前沿各支撑点,一般都有二至三条和加掩盖的环形堑壕、交通壕,并筑有坑道式或地堡式火力点。各支撑点又形成环形防御。各支撑点之间,除火力可以互相支援外,还与堑壕、交通壕相连接,便于实行阵地内兵力机动。在阵地前沿和各支撑点周围设有三道至六道列桩或蛇腹形铁丝网,并以各种地雷构成杀伤、照明、燃烧等障碍地带,其纵深达300—800米。特别是十字架山主峰阵地构筑了三层坑道,上下坑道用木梯相通,俨如地下楼房。李承晚曾到这里视察过,并命之为“首都高地”和“京畿堡垒”。

赵冠英还向大家补充了一些敌情通报:近些时候,敌人还不断组织其他部队的军官到此参观。守军为伪8师21团,团长曾骄傲地宣誓:要在我亲自经营的“首都高地”上同共军较量一番,试试共军的厉害……。

邱蔚深思熟虑后,将主攻任务交给了200师师长李静。

兵团作战会议结束后,郑维山和邱尉来到前沿检查视察。他俩发现67军主攻方向上,由于1951年秋季敌人投过汽油弹,因燃烧而至今草木低矮,不易潜伏,要靠挖掘屯兵洞才便于接近敌人,于是将进攻时间推迟了两天。在这两天中,赵冠英建议: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,可以派部队在其他地方佯动。

6月12日下午,60军正在扩大战果之际,郑维山对兵团其他几位领导说:“为了进一步掌握主动,我认为,两个军要互相配合有节奏地交替进行。因此,今晚就要命令67军,向伪8师21团据守的十字架山发起进攻。”张南生、肖文玖、赵冠英深表赞同。郑维山即抓起电话筒给邱蔚下达了命令。担任主攻任务的是200师600团5连。

21点正,数百门大炮轰鸣起来。突然十字架山像一座爆发的火山,敌人被震呆了。5分钟过去,我方炮火转移,突击部队发起冲击。至14日19时,反击十字架山胜利的消息,从200师指挥所传到了67军指挥所,邱蔚又迅速报告了兵团。赵冠英令作战值班参谋在值班登记簿上作了纪录:“十字架山反击战取得辉煌的胜利!敌人吹嘘的“京畿堡垒”被彻底摧毁了!至14日19时止,经过46小时的战斗,基本上全歼了伪8师21团,并攻占了其全部阵地,在打敌反扑中给了第10团以歼灭性打击,阵地向前推进4公里,扩大阵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,毙伤敌人5000余人”。后受到志司和兵团的通令嘉奖。这样,60军、67军互相配合,打得敌人顾此失彼。

6月18日,为狠狠打击“叫嚣单干”的李承晚集团,促进停战的实现,志司命令第20兵团指挥所属60、67、68军以及21、54军,实施第三阶段作战——金城战役。

7月4日,20兵团在前沿指挥所召开所属军、师指挥员作战会议。此次会议,是郑维山与杨勇的正式交接班会议,因当时执行干部轮换计划,军委命郑维山回国,由杨勇接替司令员。参加会议的有21军军长吴泳湘、54军军长丁盛、60军军长张祖谅、67军军长邱蔚、68军代军长宋玉琳、兵团机关各部门领导、以及志愿军炮兵司令员高存信、各军炮兵主任、各军的师长等。

会议由杨勇主持。他说:20兵团接到命令后,我方王平政委(轮换张南生)、肖参谋长、赵副参谋长及司令部的同志几经会商,迅速拟定了作战计划,迅速呈报给志愿军首长,通过了杨得志副司令员审查。他又指着地图说,20兵团决心以现在指挥的5个军和独立33师以及配属的炮兵,工兵和坦克的强大兵力、火力,组成东、中、西三个集团,在金城以南到北汉江至上所里间25公里地段上实施进攻。并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,歼灭伪首都师及伪军6、8、3师共8个团另1个营为目的,尔后视情况发展,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。接着研究了作战计划。最后,王平讲了后勤工作会议的精神。上午会议结束后,肖文玖、赵冠英令以丰厚的待遇招待与会人员,有缴获的美国罐头,有老乡慰问的嫩豆腐。在会餐中,邱蔚主动去和高存信碰杯,请其“高抬贵手”增加炮兵,高说:“大炮不能上刺刀,解决战斗还是靠步兵!”

下午会议继续进行,杨勇请高存信讲讲炮兵的部署与分配。他首先公布了如下数字:“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胜利,志愿军总部加强给20兵团的山、野炮已有460多门,加上原来各军,师建制炮兵已达1104门,平均每公里地段上有44门火炮。”“另调来炮二师30团作为20兵团的机动火力,主要使用于中集团方向。……接着讲了配属三个集团的火炮”,中集团67军加强火炮118门,加上军、师建制的炮兵共317门。“在我主要突击方向上,火力密度已达1公里108门,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标准。与敌相应的火力密度相比,我军稍优于敌。”    高存信这时用两眼余光看了看邱蔚和宋玉琳(68军代军长),两人露着一种似乎赌气的神色。他知道在上午开会时,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上两人有过争论:邱蔚对东、中、西三个集团以中集团67军攻取轿岩山感到满意,而宋玉琳认为应当避实就虚,把主要突击点放在西集团,或放在中集团右翼官岱里方向。看来两位军长为“争啃骨头”没有消气。

这时邱蔚发言了:“看来这次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是选定了,本军攻取轿岩山为重要方向。”然后走向地图指着轿岩山说:“同志们请看,这个轿岩山它是由西、中、东三个相连的山峰所组成的,它山势陡峻,路窄难进,这可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。它海拔700多米,瞰制金城川以北、北汉江以西大片土地。如果轿岩失守,金城川以北阵地即全部动摇。因此伪军对轿岩山特别重视,以两个团防守,构筑了大量的坚固工事,并加强了火力配系,夜以继日地以炮火封锁前沿缓冲地区。他们狂妄吹嘘:共军就是有三头六臂,也别想攻下轿岩山,我们这次偏要把这块骨头啃下来,这可是一场硬仗、恶仗。既然是硬仗、恶仗,又是主要突击方向,怎么分配的炮兵还没有次要方向的多呢……”这些话都不言自明,主要是想增加点火炮。宋玉琳也接着说:“我们次要方向也想增加点大炮。”

赵冠英听后认为,各级指挥员对炮兵特别重视,这体现了炮兵在战争中地位的提高。战争不应仅仅只计算人力,也应把火力有机结合在一起,有这样的认识也是指挥员素质的提高。杨勇见大家只重视大炮,忽视小炮,便让高存信讲讲各种火炮性能,要大家重视高度发扬团以下小炮的性能。

最后,肖文玖接过赵冠英手中的材料,宣布了各突击集团的任务。当讲到中集团时,邱蔚听得特别真切:“以67军、54军之135师、68军之202师(欠一个团)组成中集团,由官岱里至桥岩山地段实施突击,第一步首先攻歼桥岩山之伪8师10团、6师19团之一个营和官岱里西南高地一个营,得手后向南发展,歼灭东山里,商山里一带之敌,并协同东、西集团歼灭585.2高地,开野里之敌。第二步协同东、西集团由北向南攻歼梨般洞以西及西北之敌”。应邱蔚的要求,7月8日,高存信风尘仆仆来到67军,具体指导炮兵拟制作战方案和进行战斗准备,还对炮兵射击的任务作了具体指示。

7月13日21时正,扬勇一声令下,千余门大炮齐鸣,敌阵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,炮火刚延伸,三个突击集团向伪军四个师的防御正面展开了突然而猛烈的突击。接着捷报频传,68军进展神速,歼灭了伪首都师白虎团。但中集团左翼199师遭敌顽抗,未攻下轿岩山,只占领了中峰和西峰。

在20兵团指挥所里,杨勇、王平、肖文玖、赵冠英等人有些焦急……显然是由于54军一个侦察参谋叛逃,使我军进攻桥岩山的企图暴露,敌人加强了这一方向的防守能力。杨勇紧盯着地图命令道“赵副参谋长,你马上通知邱军长,请他们立即组织二梯队投入战斗,攻下轿岩山。”

在中集团大洞指挥的邱蔚和政委旷伏兆等人非常着急,因为两集团高唱凯歌,而199师及配属201师的一个团对轿岩山的攻击缓慢。他不断在电话里督促几个师迅速前进,又转过身来对政委说:“我到观察所去看看!”他来到观察所,举起望远镜,看到轿岩山到处烟火弥漫,枪声起伏,想找出部队进展缓慢的缘由。他认为是炮火急袭时间短,效果差,这判断与战后检查相符合。他在观察所亲自指挥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团,要他们不怕牺牲,前赴后继,奋力攻击。回到指挥所,又令200师二梯队投入战斗。

攻击轿岩山的部队,在同敌人激战13个小时后,于10时25分终于把红旗插上了768.7高地主峰。就是在这次战斗中,199师595团战士李家发,以负伤七处的身躯,堵住了敌人机枪工事射击孔,为部队打开了冲击道路,谱写了又一曲黄继光式的英雄颂歌。此时,山上山下响彻雷鸣般的欢呼声,兵团部扩音器传来了志愿军战歌。杨勇、王平、肖文玖、赵冠英等一起走出了作战室和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。

200师穿插迂回部队,占领了龙渊里、362.9高地、东山里地区,将伪6师阵地割裂,使烽火山、轿岩山之敌受到严重威胁,纷纷溃逃。邱蔚表扬说:“打得好,这个李静就是有办法!”在邱蔚指挥下,200师越过金城川,于18时占领梨船洞。

战斗结束后,赵冠英组织司令部统计战果,他看到中集团的报告上写着:至14日下午,全部占领602.2高地、巨室里以北敌军阵地,共歼两个团另两个营大部,四个营另三个连全部,缴获载满物资的卡车29辆、飞机1架……金城反击战,20兵团共歼敌52783人。7月27日,美方被迫签订停战协定。

停战后,杨勇、王平、赵冠英、邱蔚、旷伏兆等反复强调提高警惕,加强战备,要求部队在认真遵守停战协定的同时,密切注视敌人的动向。在备战情况下,领导部队开展军政训练,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建设家园。

 

(本文作者系湖南益阳市谢林港中学   前志愿军)责任编辑:盛景辉

浏览量:0